【科普】新生儿的“健康保护伞”,您知道吗?
来源:紫金县人民医院 时间:2025-02-25 17:48:38 阅读:368

宝宝呱呱坠地的24小时内,医护人员会为其接种人生中第一针疫苗~乙肝疫苗和卡介苗。这看似简单的两针,实则是医学送给新生儿最珍贵的"见面礼"。让我们走进这两支疫苗的世界,了解它们如何为孩子的健康筑起第一道防线。



1
为什么要接种这两种疫苗?

乙肝疫苗:阻断“沉默杀手”的传播

乙型肝炎病毒(HBV)感染后可能引发慢性肝炎、肝硬化甚至肝癌。新生儿感染HBV后90%会发展为慢性感染,而接种疫苗可使保护率高达95%以上。我国曾是乙肝高流行区,实施新生儿普种政策后,5岁以下儿童感染率已降至1%以下,成功摘掉“乙肝大国”帽子。


卡介苗:抵御“白色瘟疫”的侵袭

结核病至今仍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。卡介苗虽不能完全预防结核感染,但对儿童重症结核的保护效力达60%-80%,特别是能显著降低结核性脑膜炎和播散性结核病的发生率。

2
疫苗接种的时间及注意事项

1、乙肝疫苗

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感染病毒的疫苗,是阻断乙肝感染的最有效的方法。疫苗接种后,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,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,乙肝病毒一旦出现,抗体会立即作用,将其清除,阻止感染,并不会伤害肝脏,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,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。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。乙肝疫苗须接种3剂次,儿童出生时、1月龄、6月龄各接种1剂次,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就要接种。如果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,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第一剂,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阻断母婴传播。

 


2、卡介苗

卡介苗主要用于儿童结核病的预防,尤其对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肺结核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。婴儿对结核菌的抵抗力较差,一旦受到感染,就容易发生急性、严重结核病。因此,一般婴儿出生24小时内就要接种卡介苗。早产儿胎龄大于31孕周,且医学评估稳定后可以接种卡介苗。胎龄小于或等于31孕周的早产儿,医学评估稳定后可在出院前接种。注射位置一般在左上臂。

     通常接种卡介苗后约2周接种部位会出现红肿、化脓、形成溃疡,平均约两至三个月会结痂,痂皮要等它自然脱落,不可提早把它抠去,痂皮脱落后留下一个瘢痕,以后红色逐渐变成肤色,这都是正常反应,不需做特殊处理。



生命最初的这两针疫苗,承载着现代医学的智慧结晶。它们如同隐形的盾牌,在宝宝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时,抵御着致命威胁。作为父母,理解接种的意义、掌握科学护理方法,就是给孩子最周全的保护。让我们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疫苗接种,为孩子的健康未来奠定坚实基础。



科室简介

产科作为迎接新生命的第一站,是集保健、医疗、教学、科研为一体的科室。设有产房、产科病房两个病区。拥有医生10名,助产士18名,护士3名。产科坚持“一切以病人为中心”的理念,紧密围绕保健与临床有机结合,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,科室先后获得创新奖、 “三八红旗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。

产房配备专业助产士为产妇接生,利用各类导乐分娩设备及无创无痛分娩仪,为产妇缓解疼痛,增肌自然分娩的几率。

产后,病房护士热情细心地为产妇及家属进行各类健康科教,为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


图文 | 刘承威

编辑 | 黄文维

一审 | 刘程金

二审 | 黄丽珍

三审 | 游志勇